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电影圈 > 正文

致青春2》涉嫌票房注水

类别:电影圈 日期:2016-10-30 17:15:41 人气: 来源:

  (原标题:《致青春2》涉嫌票房注水)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揪出了背后的资本游戏,也挤出了电影市场的注水泡沫,但冷清了4个月的电影市场再掀波澜。昨日,有消息称,于7月8日上映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以下简称《致青春2》)涉嫌票房注水,是在线票务还是保底发行方?抑或是影院?

  幽灵注水再掀造假波澜

  《致青春2》,一部豆瓣评分只有3.9分的青春片,却在上映的第二周获得了极高的上座率。时光网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13日-14日,《致青春2》的高票房影院中上座率可以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90%。有报道指出,高票房影院主要集中出现在嘉禾影院、采科影院、耀莱国际影城、华谊兄弟环球影院这4家影院投资管理公司。

  与《致青春2》同日上映的《大鱼海棠》和《寒战2》,工作日正常情况下场均人次在10-30人的区间内,而《致青春2》从7月11日开始,在采科影院场均高达56人次,到了7月15日周五,甚至出现了场均100人的情况。

  与此同时,很多热心网友发现,7月11日在杭州时代联合影城,16:30后所有的《致青春2》场次在几乎是空场的情况下,影院第一排显示已售空,而7月15日-17日,《致青春2》在部分影院的午夜场几乎场场售罄。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专资办网站发现,《致青春2》在7月16日和17日的影院柜台售票占比分别高达46.23%和50.02%,超过当日票房冠、亚军《寒战2》、《大鱼海棠》占比总和。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17日《致青春2》以20.5%的票房占比、11.4%的上座率和519.04万元的预售票房登上当日预售冠军的宝座。

  此外,除了电影排期、上座率存疑外,有报道指出,微票儿平台上《致青春2》票价曾一度低至9.9元,比同期其他售票平台都要低许多。同一影院同一场次的《致青春2》在微票儿和猫眼价格也差距明显,分别为17.9元、28元。

  影片发行方否认有猫腻

  今年的电影票房市场很难延续去年440亿元票房的猛涨势头。超90部电影扎推暑期档,也让各大影业、发行方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卖力宣传与营销,偷票房事件也难避免。

  随着资本不断渗透电影行业,也带来了一些非正常的市场状态。在业内人士看来,“票房注水在行业中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片商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炒作,这也是资本入局后对电影市场造成的影响,片商会有业绩、收入等要求,也导致一些非常规手段的出现”。

  对于在线票务平台票补的猫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影院在达到一定排片任务后,就可以获得第三方在线票房平台的补贴,第三方以‘低价票’的形式放票,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市场,但补贴买单者仍是投资方、制片方。他们利用电影宣发费用补贴平台,达到增加上座率的效果,从排片到低价拉动上座率,也造成票房虚高现象”。

  作为《致青春2》的发行方,微影时代昨日给北京商报发来的声明提到,微影时代作为第三方票务平台的身份,操作均符合行业规范,并无利用票务平台技术手段恶意锁定场次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对于此次《致青春2》票房是否造假,微影时代方面回应道,微影时代与部分影城联合推出了体验式营销方式,该活动旨在通过影城公众号和阵地推广资源发放少量专属兑换券,吸引更多普通观众关注影片并观影。该活动属于正常的发行营销手段并且得到了影院的广泛支持,活动全程微影时代未有任何违规行为,并要求影院严格按照活动规则执行。

  同时,微影时代高级副总裁杨丹也表示,“此次我们发行的《致青春2》,有自媒体发现个别影城有票房异常现象,未经调查即猜测质疑片方‘票房注水’。我们收到信息后立刻与影院联系,影院核查后反馈为粉丝包场行为”。

  保底豪赌风险高

  相较去年同类型青春片《栀子花开》票房3.79亿元、《小时代4》票房4.88亿元而言,数据显示《致青春2》的舆情监测指数并不高,而且,今年电影市场大环境也带来一定的票房影响。

  有消息指出,此前微影时代以4亿元保底抢到该片宣发权。对此,微影时代相关负责人回应:“4亿元保底是外界失实传言,实际上远远没有这么高。”

  在刘建峰看来,《致青春2》票房注水与发行方的保底压力有关,大量的低价票补导致场次售罄的出现,可以说第三方在线票务几乎开始替代传统的院线,去左右终端市场的电影排片,已经不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状态了,把票务、院线和宣发混在一起,打乱了原有的规则。至于发行与票务如何联合造假,背后一定有资本的介入,也有一些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格局。

  数据显示,2015年传统五大民营发行公司主发的国产影片所占票房份额达63%。这也形成五大传统民营发行公司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少数公司能够凭借爆款入局。在高额保底发行的背景下,因豪赌而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一步之遥》、《栀子花开》、《太平轮》、《师父》等影片在票房保底中也纷纷失败。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公开表示,根据过去经验,绝大多数票房保底项目最终是失败的,且保底发行较易被经济规律影响,并不认为保底发行会成为主流。实际上,当资本拉起电影的手时,与高额投资回报共生的是愈加疯狂的行业乱象。相较保底发行而言,建立完片担保制度等健康的参与方式,才是资本与电影相爱不相杀的重要路径。北京商报记者陈丽君

  实习记者王嘉敏/文宋媛媛/制表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井中影评-井中影评,电影评论,影评,战马影评,电影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