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电影人物 > 正文

不少人已是第二次来观展(组图

类别:电影人物 日期:2016-5-17 11:38:49 人气: 来源:

  观展的老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钟清

  10月17日是“另眼识家珍”—纪念永乐宫搬迁50周年山西古代壁画掇英展”的第二天,但在芮城会展中心,前来观展的人仍然热情不减,有些已是第二次来看了。

  非遗传承人能从壁画里找到灵感

  在一幅壁画前,芮城人张李虎驻足了很久,只见他时而眯着眼睛退几步远远欣赏,时而凑到近前用手比划。记者问他是否很懂壁画,他连连摆手说看不懂。看到记者一脸诧异,他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是芮城民间刺绣艺人、非物质文化传人杨雅琴的老公,他看到这幅壁画有很多云状的吉祥纹,就想到自己的刺绣产品中也用过类似的花纹。壁画中这些花纹貌似一样,其实还是有许多细微的差异,搭配起来非常舒服。他打算下午再叫媳妇过来好好看看。“我们家自从开了‘雅琴传统布艺研究所’,生产量明显增长,这说明现代人对传统手工艺品还常喜欢的。我和媳妇去过永乐宫很多回,专门看壁画人物衣服上的细节花纹,好多都用在了自己的刺绣产品中。”张李虎说自己没多少文化,也看不出这些壁画里有啥历史故事,但他,沿用古人传下来的好看图案准没错。

  七旬老翁因永乐宫搬迁与壁画结缘

  在参观的观众中,有一位老人特别引人注目,他看上去很好,边走边跟身旁的人兴奋地说着壁画中的内容,尤其是永乐宫的壁画。他的声音很大,越说越激动,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向他看过去,管理人员不得不提醒他小声点儿。他抱歉地笑了笑,继续小声地向朋友传授他的“壁画史”。

  经过了解得知,这位老人是来自芮城本地的,叫王,今年已经75岁了。他和壁画的感情渊源说来话长了,从当年永乐宫搬迁,王就迷上了看壁画。“现在的永乐宫就在我们村附近,当年在重建永乐宫的时候,我大概二十几岁吧,那些工人就在我们村住着呢,每天看着那么多人来来往往,用人力车搬迁,我就很好奇,就老在那里面看,后来还给永乐宫里面的假山担过土,可以说永乐宫搬迁我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吧。”王略带骄傲地说,“当年那个工程可是不简单,还请了一些美国、前苏联等国的专家在那儿,把有壁画的石灰墙打成块儿,一块一块分离出来,然后用棉花和玻璃夹住,每一块的后面都有编号,搬过来以后再按照顺序还原,但是搬迁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后来也进行了一些修复。”

  后来参加工作了,王成为一个技术人员,但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减少他对壁画的热爱。他在工作之余,喜欢到各地区旅游,每到一处都喜欢去找找看有没有壁画,有时也买一些关于壁画的书看。“这些年来,山西的壁画我也看过不少,比如五台山、应县木塔、朔州的崇福寺等等,我都去看过,每个地方的壁画各有其特点,我喜欢看,也喜欢听别人讲,了解清楚后又喜欢给别人讲,多宣传宣传肯定有好处,这些可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啊。”

  关于这次的“另眼识家珍”壁画展,王连连竖起大拇指,“这个活动好啊,能把这么多壁画都拍下来,真是不容易,这也是对壁画的一种啊,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看见,原来我们山西的壁画这么多,这么好。”

  邀朋友一起看还当起了临时导游

  观展者中,两位老人一边看一边聊,仿佛比大多走马观花的老乡更“专业”。记者前去和他们聊天,得知两位男子一位姓薛,一位姓张,两人都是60多岁。张先生近两个月天天在永乐宫庙里修管道,不但每天都能近距离地看到真实的壁画,还能一遍一遍地听导游跟游人们,无形中记住了不少故事。只是年纪大了,眼睛有点儿花,庙里光线又暗,所以很多壁画只能看个大概。

  听说展览馆要展出壁画摄影作品,张先生在开幕当天就去看了。“和在庙里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亮堂多了。”张先生说,所以第二天他又叫上老伙计薛先生一起来看。在薛先生面前,他俨然成了临时导游,能讲出不少故事呢。

  本报记者 贾丽 见习记者 南丽江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井中影评-井中影评,电影评论,影评,战马影评,电影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